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文

貂蝉的传说故事

发布时间:2013-06-08 14:43:42 来源:米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字体大小:

申报项目代码:02

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项目名称:貂蝉的传说故事

保护单位:米脂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管单位:榆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榆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制

二〇一三 年三月一日

一、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貂蝉的传说故事

属 地

陕西省米脂县

申报者

米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法人代表

高建伟

通讯地址

陕西省米脂县西下巷

邮 编

718100

电 话

0912—6224001

传 真

0912—6224001

电子邮箱

yl_shifei@qq.com

貂蝉的传说是流传于米脂的民间口传文学故事。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腹部,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地理坐标东经109#49—110#29,北纬37#39—38#5,无定河、西包铁路、榆绥高速、210国道南北方向贯穿中部。全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中轴线,东西高中间低,9条小河从两翼相汇,流水支沟550多条,平均海拔1049米。属中温带干旱性气候。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境内的20378个山峁与16120条沟,构成了米脂县沟壑纵横、峁梁起伏、地表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该县历来以农业为主,以“地有流金河,沃壤宜栗、米汁淅之如脂”得名。全县辖10个乡镇,396个行政村,有人口24万多。

早在原始社会,米脂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代曾是不同部落更迭和多民族汇聚的地方,千百年来,山川几经沧桑,人们狩猎牧耕,迁徙往返历代英豪屯戍征战,使之多民族血缘、民风习俗相互交融,中原、边塞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了米脂独特的民间习俗文化。

二、项目说明

米脂县

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于东汉末年,为了上扶汉室解民倒悬,舍生取义为民除奸。貂蝉不仅天生丽质、聪慧机敏、侠骨柔肠,更展示了华夏女性自信、自立、巾帼不让须眉的传统美德。米脂,素有“貂蝉故里”之称。正因貂蝉与吕布,“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民谣传唱中华大地。清康熙二十年编撰的《米脂县志.舆地一》记载:“貂蝉洞,在米脂城西艾蒿坬(今杜家石沟镇艾好湾)。”千百年来,米脂民间世代流传下来许多有关貂蝉的传说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民李长江收集整理的《貂蝉的传说》公开发表尤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办全文播出后,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从而掀起的寻访貂蝉揭秘身世热,至今犹过之而无不及。在米脂城乡,只要是耄耋老人,提起貂蝉,无不津津乐道,随口就能讲几个有关貂蝉的传说故事。随着米脂婆姨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地位的重要,米脂婆姨也成为米脂特定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亮点。而以米脂妇女群体形象定格并备受推崇者,在全国独一无二。所以,充分挖掘丰富的“妇女文化”资源,收集整理貂蝉的传说故事,保护弘扬米脂婆姨文化生态,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大的现实意义。

米脂人的貂蝉情结,与米脂婆姨文化密不可分。有关貂蝉的传说尤其是米脂故里出生、成长、饮食、起居、喜好等等各方面的故事,充分反映了陕北古代的民俗风情,其遗址望月亭、琵琶塌、抚琴台、含羞柳、依偎峁,思春崖,戏水河,跑马梁、练舞场等等,无不蕴藏着传奇的故事。至于那些神话般的出世、哺乳、遇险得救、洞里尝桃、托梦赐歌等传说更是引人入胜。新建命名的貂蝉湖、貂蝉山庄、貂蝉广场等景点,同样渗透着貂蝉的精神和米脂婆姨文化。但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关注和问津这一民间文学,即使那些热衷的搜集研究者,也迫于生计不得不忍痛割爱去为衣食奔忙。散落在民间有关貂蝉的口头文学,自然很少有人收集整理成文本。有许多尚属三言五语,有待于征集整理。初步收集到的口传故事有貂蝉洞、貂蝉的传说、柳家坬里貂蝉洞、月儿泉、梳妆台、抚琴洞、含羞柳、拜师窑、望月亭、女红房、棋盘石、书画案、琵琶塌记事、情人峁留情、泪洒羊路沟等18个。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散落民间的应歌崖、苦菜坬、荄壳情、桃花缘、娘娘庙趣事、托梦赐歌、梦断吕布墓、尼姑化缘、土洞临摹、巧遇卧羊寨、牡丹祭等近百个故事。

讲述人:

李长江 男,1949年5于生,米脂县石沟镇高渠村人。

三、项目论证

有关貂蝉的传说故事,大多是围绕貂蝉在陕北米脂的生长、生活轨迹,于少年时期、晚年回乡后活动的传奇趣事。故事中涉及陕北两汉时期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地理地貌、人文景观、耕作狩猎、食宿衣着、山间树木花草、风霜雨露等等,已经成为米脂当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体裁广泛、内容丰富、故事传奇性强,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演绎性、趣味性、世代口传的承传性等特征。听起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挖掘、保护貂蝉的传说故事,将对丰富和完善陕北民俗文化、挖掘深厚历史文化渊源起到积极所用,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其意义是,有利于人们理解陕北当地乡土文化和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貂蝉的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在米脂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民间文化人士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1、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和传播,民间文学逐渐边缘化。过多的学科导致学生压力大,,走向社会的人们也要面对市场经济的多变,接受传统教育的机会自然减少,过去那种口耳相传,耳提面命的传授方式逐渐遗失。

2、从事貂蝉传说故事的研究人员寥寥无几,即使坚持人员,也迫于生计难以专心钻研,更无有专门人员上心,造成这方面搜集整理的断代。

3、许多知道貂蝉传说的老人年事更高,一旦失去机会将会灭绝;已经收集整理成集的貂蝉传说故事,成为个人行为,编辑出版难上加难。

四、项目管理

米脂县人民政府以初步做出计划,走访采集貂蝉的传说故事,同时委派专人考虑《貂蝉的传说》整理编辑工作。

六、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为了保护和弘扬貂蝉的传说故事,分制定保护计划。此计划有米脂县委、政府负责监督、管理,米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文体局负责保护、实施。

保护计划要点如下:

1.组织人员深入细致地进行普查、广泛采访征集民间口传的传说故事。

2.建立数据库,开通网络,进行系统地归纳分类整理;对民间故事承传人进行重点保护。

3.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编撰出版文化内涵研究成果,系列的貂蝉故事集。

4、采用口耳相传的传授方式,定期.举办故事演讲会,普及貂蝉的传说故事。

5、录制故事演讲的音像资料。

6、在传说故事的基础上,编创有关貂蝉的影视舞台脚本以及演唱材料。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3

全面普查、征集貂蝉的传说故事

完善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归纳、分类工作

2014

建立数据库,开通网络,梳理传说故事

重点保护貂蝉传说故事的承传人

2015

编辑出版《貂蝉故事集》

在学校开设民间文化课堂讲述故事

2015

开展貂蝉故事演讲会

录制演讲的音像资料

研究米脂婆姨文化现象

2016

组织专人编创剧本及演唱材料

开辟市场进一步提高米脂知名度,促进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保障措施

1、建立貂蝉传说故事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注重早期图片资料的保存收藏

2、实行人才保护制度,对貂蝉传说故事的民间人才和研究人员实行政府津贴和医疗、统筹的体制。

3、极力扶持《貂蝉故事集》的编辑出版面世

4、协调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开展故事说唱

5、建立普及和专业相结合的说唱队伍,加强人才的培养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初步预算:貂蝉故事文化保护工程10年序需资金480万元资金短缺严重,还须盛世相关部门予以支持解决。

1、普查、采访,征集民间口传的传说故事80万元

2、梳理建档20万元

3、建立数据库,开通网络,进行系统地归纳分类整理120万元

4、评定承传人15万元

5、挖掘文化内涵,编撰出版文化内涵研究成果 40万元

6、整理出版系列的貂蝉故事集70万元

8..定期举办故事演讲会,普及貂蝉的传说故事45万元

9.编创有关貂蝉的影视舞台脚本以及演唱材料50万元

10.录制故事演讲的音像资料40万元

总计投入资金480万元

备注

七、省级专家委员会论证意见

根据专家组论证意见,经文体事业局局长办公会会议研究,同意“貂蝉的故事”申报为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专家委员会论证组组长(签字)

二○○九年 月 日

参与项目论证专家名单

姓名

性别

年龄

单位

专业

职称

联系电话

签字

注:参与项目论证的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

[网络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