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之际,由榆林市文联主办、米脂县文联承办的的“我读路遥”读书分享会在米脂县文艺名家工作室成功举办。省作协副主席、市作协主席龙云,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雷亮,全县文学工作者代表三十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米脂县文联主席李睿主持。
与会者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与阅读体验,畅谈路遥作品的真谛,分享心灵感悟。
龙云:路遥不是一个四平八稳、刻意苦吟的诗人。他在秉承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客观冷静描写的同时,同样重视作家的主体作用,他认为作家作品中观照的现实必然作家的主体判断,融入了作家的个人情感。
毕华勇:路遥的斗争精神值得每位写作者学习。读完路遥先生的《在困难的日子里》之后,我激动万分,小说描写的是农民贫困子弟马建强在城市求学时与饥饿作斗争的故事,但我却感觉他仿佛在写我。他的语言平实却有力,激发着人内心深处的斗志。
鲁翰: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更有发展空间的种种限制。我认为应从生平经历、艺术成就、路遥研究三方面研究路遥。作为他的仰慕者,我们应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首其未悔”的信念。
申小平:路遥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精神,更是普通人积极向上、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一种精神。对于生长在陕北大地上经历过苦日子的我们,读路遥,其实就是在读我们自己。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无畏艰辛,勇往直前,尽情地展现自己。
李志桂:“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读完《人生》,我深感人生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把握当下,坚守自己的内心,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
李锦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平凡的世界》不是追梦的榜样,也不是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这样理想化的道理,而是从人格、情感、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既平凡又伟大,也就是生命的意义。
刘美华:路遥是黄土地上的野百合,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苦难催生的花。探寻路遥如何从个人的苦难经历中汲取力量,创作出触动人心的文学佳作,引导我们学会在生活的重压下寻找成长与希望的光芒。
艾丽婷:《平凡的世界》能给予读者力量和勇气。“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这些极具生命哲学的真理,逐渐也成为我治愈生活创伤的灵丹妙药,受用无穷。
雷亮在讲话中指出,举办“我读路遥”读书分享会是全市文艺界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次具体实践,广大文艺工作者一要团结奋进,形成积极向上新风气;二要把握方向,书写文学发展新篇章;三要辛勤创作,打造新时代精品力作,为新时代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学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