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61082701609040X3/2017-00026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米脂县沙家店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17-02-07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沙家店镇粮站简介
沙家店镇粮站简介
时间:2017-02-07
来源:米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分享:

米脂县沙店村位于沙家店镇东南,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豆类、薯类等,村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收入。该村土地面积2340亩,耕地面积1735亩,辖3个村民小组,共283户,680人。

沙店粮站(由原沙店村民常曰贵、折增华2人无偿捐献)是在毛主席建立红区(1942年)以后成立的一个较大的粮食供应站,粮站旧址位于沙店村后沟渠,共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共有12孔窑洞(石窑)、6间小房(驴棚)、2座大门,距离沙店村主干道200米,距离沙家店镇人民政府620米。2014年在米脂县国税局的帮扶下,修建砖插路200米至粮站院门口。

1947年8月,胡宗南军队进犯米脂后,城乡一些敌特、地富分子投靠胡军,为国民党效力。龙镇区特务分子白进富、李维优、李树海、白月德带敌军搜捕革命干部和共产党员,抢粮抢物。十里铺区何海深联络一些反革命分子,向国民党军队领枪40支,准备去卧羊区清剿游击队。沙家店战斗前,沙店粮站站长折多富、会计折云树、安保主任折云开,组织动员群众将沙家店粮站分散掩藏。他们3人因发粮记帐,来不及撤退,被国民党军队俘虏,严刑拷打不暴露实情,折云开被打死。折多富、折云树乘夜间敌人防备松懈时逃脱。战后按粮册收回原分散的全部公粮。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大厅里,展出着一只解放战争时期,米脂县沙家店粮站使用过的木斗,这只看起来平平常常的木斗,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一级文物,是名符其实的“国宝”。 这只木斗,平面略呈方形,上阔下窄,高23厘米。木斗外壁四周写下“沙店粮站”四个大字。1962年12月24日,由原沙家店粮站站长折多富捐献给延安革命纪念馆。

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为了加强我镇红色文化教育,促进红色文化传承,打造沙家店镇红色教育基地,提高我镇革命旧址沙店粮站的知名度,经镇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决定,计划对沙店粮站旧址进行恢复原貌,建成红色旅游景点,该项目的建成有利于推动我镇红色教育发展,极大的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