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6108270160906458/2014-00008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米脂县印斗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14-10-23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印斗镇“345”农村振兴工程
印斗镇“345”农村振兴工程
时间:2014-10-23
来源:米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分享:

印斗镇“345”农村振兴工程

“三有”农户、“四能”班子、五新村简介

一、三有农户简介

1、常维东

常维东,男,现年48岁,寨则沟村支部书记,家有四口人。常维东于20123月份开始累计投资40万元发展养猪产业,现猪场占地面积2.5亩,生猪存栏170头(其中母猪12头,肉猪158头)。截至目前,年生猪养殖纯收入达12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发展养殖业,现该村有百头养殖猪场2个,规模养羊户2家,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6850元。

2、杜芳周

杜芳周,现年52周岁,米脂县红崖洼村恒信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羊场法人:为本村返乡创业带头人,为了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20138月,合作社在本村新建一个标准化规模养羊场,养羊场占地8亩,现已建成羊舍1300平米,饲草棚80平米,饲料加工室40平米,2013年,养羊场存栏肉羊680只,出栏340只,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获利10万元。2014年将对羊场进一步规范改造、扩建,新建饲草棚300平米、饲料加工车间50平米、库房40平米、消毒池、消毒室、粪污堆积场、药浴池等设施,该场将全力打造肉羊肥育新理念,利用科学的饲草搭配和饲养管理技术,对羊子快速肥育,提高羊子的产肉性能,实现饲草饲料的最大转化,是我县羊子生产的一个新的亮点,对带动周边农户羊产业发展,解决农户脱贫致富有着积极的意义。

3、高树平

高树平,男,现年55岁,印斗镇陈家岔村主任。高树平于20053月份开始投资30万元新建养猪场,现猪场占地面积3.2亩,生猪存栏182头,其中母猪15头,肉猪150余头,养猪已成为他家发家致富的首要产业,养猪年纯收入达11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发展养殖业,现有散养鸡场1个,猪场1个,规模养羊户2家。

4、常建军

常建军,男,现年51岁,印斗镇狮子塄村民,家有三口人。常维东于20124月份开始累计投资220万元在印斗镇对岔村发展养猪产业,现猪场占地面积30亩,生猪存栏904头(其中母猪82头,肉猪822头)。2013年,年生猪养殖纯收入达10-20万元,带动3位村民就业。在他的榜样作用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发展养殖业,现该村有百头养殖猪场2个,规模养鸡户4家,规模养羊户6家,成为该村养殖致富的领路人。常建军待人友善,团结邻里乡亲,积极支持村集体的各项工作,为狮子塄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5、李向明

李向明,男,现年44岁,井沟村支部书记,家有四口人。李向明于20022月份开始累计投资10万元发展养猪产业,现猪场占地面积1.5亩,生猪存栏150头(其中母猪10头,肉猪140头)。截至目前,年生猪养殖纯收入达12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发展养殖业,现该村有百头养殖猪场2个,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4500元左右。

6、常占强

常占强,男,现年52岁,家住印斗镇石家山村,家有四口人。常占强同志于20083月份投资5万元开始发展养蜂产业,现有蜂箱120箱,蜂蜜销售年纯收入达10万余元,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发展养蜂业,常占强本人属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踏实,热爱生活,希望在他的带领下,养蜂业也能成为我镇的特色产业。

7、常水林

常水林,男,现年46岁,家住印斗镇范泉村,家有四口人。20129月,为响应党的惠农号召,常水林本人积极争取政府合理流转的土地,在200亩土地上新栽果树120亩,新栽核桃60亩,年苹果纯收入达6万余元,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发展苹果产业。截止目前,范泉村及周边7个村的苹果栽植面积已达到1200余亩。

8、张怀卫

张怀卫,男,45岁,米脂县印斗镇对岔村人。2012年他借助米脂县印斗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平台,返乡创业,创办了米脂县对岔村恒东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150万元,决意开始发展养殖业,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他创办的合作社是一家集生猪养殖销售、生物有机肥料加工、推广、销售的专业合作社,先后投资500万元,建成大型专业养殖场一个,并配套建设万吨有机肥加工厂一个、饲料库及饲料加工房200平方米,办公及宿舍200平方米,120立方米沼气池一个水井一眼,饲料加工设备一套,高压电线和供电设备完善。

他创办养猪场后,更是一门心思钻进自己的猪场里,凭着他这种埋头若干、刻苦钻研的精神,张怀卫不仅练就了一手养猪好技术,还掌握了许多养殖管理技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大户。   

自己养猪富了,不能忘记周围的群众,忘记那些在致富路上奔走的老百姓。他把自己所掌握养猪本领手把手地教给许多养猪户,帮助他们选购育种,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技术,准确把握市场行情。由于他的传、帮、带,对岔村群众养猪热情高涨,使得对岔村和周边村生猪产业得以迅速做大做强,使对岔村养猪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全村及周边村邻经过他帮扶的养猪户达50多户,张怀卫不仅使自己富了还带动了全村的集体经济效益。

 

 

 

 

 

 

 

 

 

 

 

 

 

 

 

 

 

 

 

 

二、四能班子

1、寨则沟村

印斗镇寨则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40公里处,全村总面积5.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85亩,有经济林600亩。总人口212户,590人。劳力320人,常年外出打工167人,党员24人。全村羊子存栏120只,猪存栏200头,牛10头。该村支部班子3人,村委班子3人,监委班子1人,现有党员24人,其中女党员3人。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点,各项制度和表式齐全,党员活动开层正常。寨则沟村两委班子积极贯彻党的路线,团结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村集体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情稳定,文明和谐,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6850元。

2、吴家峁村

吴家峁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印斗镇政府以西5公里处,总土地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0亩,其中退耕还林700亩。全村有自然村2个,总户数170户,总人口626人,劳力342人,常年外出打工175人,党员22人。全村羊子存栏270只,猪存栏120头,牛36头,鸡存栏2500只,有大型运输车辆5辆。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劳务输出、养殖、种植业。

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完善了党员活动室,文化娱乐活动室,远程教育点,科普惠农学校,村办事大厅,各项制度和表式齐全,党员活动开层正常。吴家峁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小米、绿豆、洋芋不断销售到周边省市,村集体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情稳定,文明和谐,2013年人均收入9240元。

3、峁圪塔村

峁圪塔村位于米脂县城东18公里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1800亩,退耕还林(草)280亩,全村共162户,532人,劳力320人,常年外出打工167人,党员32人。全村羊子存栏620只,猪存栏60头,牛12头,鸡存栏8000只。该村属典型的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汽车运输业、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2013年人均纯收入8347元。

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新建基本农田40亩,搬迁39户、207人,旧房改造75275人,实施水利工程4件,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困难320人,绿化造林252亩,新建沼气池74口。全村共投入信贷和互助资金20万元,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小杂果、养羊两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劳务输出、运输业、特色小杂粮三大支柱产业,加快了困难群众致富步伐。

4、沙坪村简介

沙坪村位于米佳公路沿线以北印斗镇政府以东6公里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其中退耕还林700亩。总人口73户,254人,劳力114人,党员15人,常年外出打工60人。大型运输车辆8辆,羊子存栏20只,牛14头,鸡存栏2500只。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养殖业、种植业,预计2011年人均收入4350元。

5、新窑湾村

新窑湾村位于米佳公路沿线以北印斗镇政府以东10公里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其中退耕还林240亩。总人口50户,164人,劳力84人,党员10人,常年外出打工60人。大型运输车辆4辆,羊子存栏120只,牛24头,有养户1户,蛋鸡存栏2500只,生猪养殖户1户、生猪存栏80头。该村属典型的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经济收入靠打工、种植业, 2013年人均收入达7750元。

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完善了党员活动室,文化娱乐活动室,远程教育点,各项制度和表式齐全,党员活动开层正常。新窑湾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小米、绿豆、洋芋不断销售到周边省市,村集体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现村情稳定,乡村文明。

 

 

 

 

 

 

 

 

 

 

 

 

 

 

 

 

 

 

 

三、五新村

 

1、马家铺村简介

马家铺村总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00亩,退耕地324亩,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有160户、623人,其中外出劳力220人。马家铺村有两大产业,外出人口主要从事汽车运输业,在家人口全部栽种桃树,2009年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013年全村汽车运输、修理业收入600万元,桃产业收入3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

马家铺红桃产业是在八十年代的“庭院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建成桃园1700亩,其中盛果期1100亩,主要有“五月鲜”、“六月脆”、“沙红桃”、“米脂红桃”等21个优质品种。马家铺红桃个大肉嫩、味美爽口,在全县很有名气,畅销米脂及佳县等周边县区,桃产业让马家铺人得到了实惠,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今后,该村将以红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平台,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探索新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红桃品质,不断拓展市场空间,进一步做大做强马家铺村红桃产业,力争建成全市一流的绿色果品种植基地,力争建成全市林果业发展的典型样板。

 

 

 

 

 

 

 

2、惠家沟村简介

惠家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13公里处,全村有120户、505人,总土地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1亩,其中退耕地1735亩。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村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步推进村级自治和利益导向两项改革,为全市计生工作探索了有益经验,先后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合格村、市级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

近年来,该村将养羊作为富民强村的一项主导产业,引进优质白绒山羊品种,投资改造羊子圈舍,新建一处养羊小区,经过多年坚持,规模不断壮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专业村。目前,全村羊子存栏1430只,生猪存栏285头,有经济林120亩,其中红枣30亩,苹果60亩,葡萄60亩。2006年,该村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9年,被市委评为“五好党支部”,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示范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0580元。

 

 

 

 

 

 

 

 

 

 

 

3、对岔村简介

 对岔村位于米脂县城东14 公里处,全村有246户、1002,总土地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0亩,其中退耕地1730亩。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广大村民战天斗地,征山治水,植树造林,使村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9.4%,被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誉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立足村情,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养猪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坚持走规模养猪、科学养猪的路子,及时成立了养猪协会,邀请专家给村民传授养殖技术,积极争取与陕西正大集团合作,建成了管理科学化、饲养自动化、肉品市场化的标准生猪养殖基地,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条,养猪业已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今年,全村生猪存栏4650头,出栏5120 头,纯收入达 409万元。2000年,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10年,该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3050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