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27MB29008110/2025-00498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米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发文日期 ] |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关于米脂县经济林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米脂县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23万亩山地苹果、2000多亩红枣及特色樱桃等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支撑,激活了乡村振兴的“金果引擎”,但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瓶颈,需精准施策破解。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山地苹果产业规模领跑
米脂县将苹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关键支柱,2024年发展山地苹果23万亩,挂果面积16万亩,产量达14万吨。通过实施果园漫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等工程,建成高质高效示范园,推动节水技术与作物生长深度融合。同时开展高接换优扩大优良品种栽植,购置冷藏车、铺设防雹网、建成冷库,显著提升苹果储存和抗灾能力。
(二)红枣产业模式特色鲜明
孟岔村作为“陕北红枣第一村”,以“多户整体退耕,个户集中承包”的“孟岔模式”,实现2000多亩高标准枣林规模经营。村集体协调开通生产路、修建蓄水池和保鲜库,引进滴灌技术并开展技术培训,带动保鲜加工、储藏运输等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三)樱桃产业带动文旅融合
杨家沟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30亩樱桃园经品种改良后效益显著,2024年预计收入30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务工。该村围绕“红色旅游、绿色发展、多产联动”格局,培育红梅杏、青梨等特色采摘园,走“农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增长”。
二、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一)品种结构存在集中化问题,抗风险能力欠佳
建议扩大航天育种技术在经济林领域的应用,依托现有“米谷”系列育种经验,联合科研机构定向培育耐旱、高产且适配本地土壤气候的经济林新品种。同时,划定专门试验片区,试种市场潜力大的珍稀品种,逐步形成“主栽品种稳规模、特色品种提效益”的多元布局,每年新增试种品种2-3个。
(二)产业链条精深加工环节薄弱,附加值不高
应重点扶持2-3家经济林加工龙头企业,参照小米产业“高端原品+精深加工”模式,开发红枣养生粉、樱桃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延伸“经济林+食品加工”链条。建立加工企业与种植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种植保障原料供应,力争三年内精深加工产品占比提升至30%以上。
(三)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辨识度有待提高
可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米脂生态果”区域公用品牌,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包装规范。线上借助“我是村干部”公益直播间等平台,开展“书记带货”直播,线下通过举办采摘节、参与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四)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管护技术有待加强
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在重点乡镇建立经济林技术服务站,每站配备2-3名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智能滴灌、无人机植保等现代化管护技术,培育50名以上乡土技术骨干,解决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修剪施肥等方面的难题。
建议上级部门能协调支持米脂县针对性落实上述措施,推动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